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,市場競爭也超乎想像的激烈,許多品牌為了吸引目光,往往在廣告文案中使用聳動字眼,卻因此不慎觸法,依據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與衛福部的相關規定,保健食品的廣告若涉及誇大不實、宣稱療效、或錯誤引用專家名義,都可能構成違規,輕則下架重則開罰。該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,寫出具吸引力、又能帶動銷售的保健食品廣告文案?
本文將一步步帶你掌握合法與違規的界線,從產品分類、常見地雷、撰寫技巧到實際改寫範例,最後還會解答常見廣告疑問,並介紹專業協助的資源,無論你是初入門的新創品牌,還是想優化內容的行銷人員,這篇文章都能幫助你打造出既熱銷又不踩雷的廣告文案。

內容目錄
Toggle什麼是「保健食品」?別把健康食品與一般食品搞混了!
在撰寫保健食品廣告文案之前,第一步就是釐清你所銷售的產品究竟屬於哪一類,多數人容易將「保健食品」、「健康食品」與「一般食品」混為一談,導致在宣傳時誤用關鍵詞,進而違反食品廣告規範。
根據衛福部定義:
- 健康食品:指已申請並通過「健康食品認證」的產品,也就是俗稱擁有「小綠人標章」的食品,這類產品可以依法標示通過審查的健康功效,但仍須避免誇大不實。
- 一般食品:包含市面上未經認證的保健食品、食品添加物、藥膳等,這些商品不能聲稱具有醫療效果或特定健康功效。
- 保健食品:雖常用於商業行銷語境,但在法律上並非正式分類名稱,實務上大多屬於「一般食品」。
換句話說,只有擁有「小綠人標章」的健康食品,才能合法提及經審查通過的功效, 其他標榜保健的食品若未經認證,廣告中不得宣稱療效、改善症狀,否則很容易觸法。

在寫文案之前,務必先確認你的產品所屬類別,這將決定你可用的語言尺度與法規紅線。下一節,我們將進一步解析常見的4大違規文案地雷,讓你避免誤踩法規底線。
保健食品廣告的4大違規地雷,你踩到了嗎?
即使產品本身品質優良,若在廣告文案中不慎使用違規詞句,仍可能違反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,導致廣告下架、罰款,甚至損害品牌信譽。以下是衛福部常見的四大違規類型,每一項都是廣告人撰寫保健食品文案時不可忽視的「地雷區」。
誇大或誤導性的健康聲稱
文案中若使用如「立即見效」、「三天改善高血壓」等語句,容易讓消費者產生過度期待,屬於誇大不實。即使產品確實對健康有幫助,也應以委婉、間接方式呈現。
宣稱具醫療效能
根據法規,食品不得聲稱具有治療、預防、減輕或改善疾病的功能。舉例來說,使用「治療便秘」、「預防心血管疾病」等字眼都屬違規,即使是健康食品也不可明言。
引用專家或典籍錯誤背書
常見誤區如:「中醫說此配方可治百病」或「某名醫推薦可改善糖尿病」等。這類言論若無科學實證支持或正式審核通過,屬於違規內容,尤其引用醫師、學者、文獻時更需謹慎。
不當使用公文、數據或標章
若廣告中引用政府機關公文書字號、檢驗報告,或模仿「小綠人標章」樣式,極可能誤導消費者,屬法規明文禁止。即使標示為真實檢驗資訊,也需符合標示規範才能使用。
合法又吸睛的文案怎麼寫?掌握這4大撰寫守則
許多人誤以為「合法」等於「無聊」,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策略,即使避開違規地雷,依然能寫出吸引人的保健食品文案。以下是經過法規審視與實務驗證的4 大撰寫守則,幫助你在行銷與合法之間取得平衡。
聚焦於營養價值與生活效益
與其強調「改善身體機能」,不如轉向描述產品的營養成分與其「維持健康的好處」。例如:「富含維生素B群,有助日常活力維持」,比「改善疲勞」更安全且具有說服力。
描述「使用情境」而非功效
透過生活化的語言,讓消費者自行連結效果,而非直接聲稱療效。像是:「每天早上來一杯,展開充滿元氣的一天」,讓產品與健康生活畫上等號,避免違規風險。
利用消費者經驗,但需修飾用語
顧客見證是強而有力的說服工具,但不能出現醫療術語或過度功效宣稱。例:「喝了三週,精神明顯提升」,可調整為:「多數使用者反映日常精神感覺更好」,更安全且具公信力。
運用合法的強調詞,創造吸引力
可使用「人氣熱銷」、「網路好評」、「嚴選成分」、「食品級標準製程」等中性描述,搭配數據或評價提升可信度,讓產品在不誇張的前提下仍脫穎而出。
實用改寫範例!從違規變合規這樣做
知道哪些寫法違規,也懂得如何合法撰寫,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實踐。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違規文案示例,並提供對應的合規改寫範本,讓你能立即應用在自己的保健食品行銷內容中。
範例一:涉及醫療功效
- 違規寫法:本產品可「降血壓、防中風」
- 合規改寫:富含鉀、鎂,有助維持正常生理機能
說明:避免使用明確疾病名稱與醫療用語,改以成分與功能性表述為主。
範例二:誇大效果
- 違規寫法:「三天有感,改善失眠」
- 合規改寫:「多數使用者回饋,連續食用三天後睡眠品質更佳」
說明:去除絕對語氣與醫療效果字眼,並以主觀回饋語氣降低誤導性。
範例三:引用醫師或權威代言
- 違規寫法:「台大醫師推薦,可治關節炎」
- 合規改寫:「經第三方機構檢驗,產品成分有助保養日常行動力」
說明:不能使用醫師職稱推薦療效,建議以檢驗報告或實驗數據佐證產品特性。
範例四:使用仿官方字號或標章
- 違規寫法:「通過衛福部核可,字號:00001」
- 合規改寫:「通過 SGS 多項檢驗,符合食品級製程標準」
說明:只有真正申請通過的健康食品才能標示字號,其他需使用合法第三方檢驗資訊。
食品廣告最常被問的5大問題
即使熟悉法規與寫作技巧,在實際操作保健食品廣告時,仍常遇到模糊地帶與灰色問題。以下整理出品牌與行銷人員最常提出的五大疑問,幫助你更安心地推廣產品:
Q:保健食品廣告可以提到「改善健康」嗎?
可以,但需避免明確指涉「疾病名稱」與「醫療行為」。例如:「幫助維持腸道健康」屬於合理描述,但「治療便秘」則屬違規。關鍵在於用語需中性、不涉療效。
Q:我的產品沒有小綠人標章,可以說「有效」嗎?
不建議。除非你擁有科學實證支持,否則「有效」容易被認定為過度宣稱。可以改用「多數消費者表示滿意」等主觀回饋語句,較安全且具參考性。
Q:可以找醫師或營養師背書嗎?
如果產品並非健康食品(無小綠人標章),則不可使用醫療專業人士為產品背書或推薦。即使是健康食品,也需經過申請與核准,才能進行特定表述。
Q:可不可以引用消費者見證?
可以,但必須去除具體病症名稱、療效字眼,並避免誤導。例如:「吃了不再頭暈」→「精神變得比較好」。且建議搭配「使用者經驗不等同產品效果」等免責說明。
Q:影片或社群貼文中的用語也要受管制嗎?
是的。無論是網站、Facebook、Instagram、YouTube 或直播,只要是用來行銷產品的內容,皆屬於「廣告行為」,都需遵守食品廣告規範。主管機關會視內容影響力與曝光程度進行判定。
掌握這些常見問題與官方見解,有助於你在行銷保健食品時更有底氣、少踩紅線。最後一節,我們將分享如何透過專業協助,讓品牌網站與內容更具說服力與搜尋引擎優勢。
選擇玩構網路科技,打造合規又能成交的保健食品網站
在保健食品產業中,能否寫出合法又具銷售力的廣告文案,往往決定了一個品牌的成敗。但除了文案撰寫,整體網站結構、SEO 策略、行銷導流與轉換優化,才是讓潛在客戶真正看見你的關鍵。
玩構網路科技擁有多年網站設計與 SEO 優化經驗,深入了解衛福部法規限制,能協助品牌:
- 建立符合法規規範的產品頁面與行銷內容
- 撰寫具搜尋引擎優化(SEO)效果的標題與描述,提升自然流量
- 提供文案審核建議與改寫服務,確保內容不踩法規紅線
- 打造專屬品牌形象網站,兼具信任感與轉換力
不論你是剛起步的保健食品品牌,還是想找尋可靠有實力的合作夥伴,玩構網路科技都能為你量身打造合規又有效的網路行銷解方。
立即聯絡我們,免費諮詢你的品牌需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