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完整教學,從建立到經營 5 步驟一次搞懂,本文深入解析申請重點、驗證方法與常見錯誤,並提供經營技巧、評論管理與在地 SEO 實戰建議,幫助商家快速提升搜尋能見度,帶來更多客戶與營收成長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Google 我的商家是什麼?為什麼一定要申請?
在地搜尋已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中最頻繁的查找方式之一,而「Google 我的商家」(Google Business Profile)正是讓您的店家資訊能出現在Google 搜尋與 Google 地圖上最重要的免費工具,無論您經營的是實體店面還是線上服務,只要有地址、有服務,就能透過 Google 我的商家被潛在客戶找到。
根據 Google 官方數據,擁有完整商家檔案的店家,其被點擊與來電率可提升 70% 以上,而在台灣,Google 搜尋的市佔率超過 95%,意味著這是一個您無法忽視的免費曝光管道,從品牌曝光、顧客互動到評論管理與後台數據分析,Google 我的商家提供了完整的工具協助中小型企業快速打入在地市場。
Google 我的商家簡介與搜尋曝光的關係
Google 我的商家(Google Business Profile)是 Google 為企業與商家設計的一套免費工具,讓您的商家資訊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右側資訊欄(Knowledge Panel)與 Google 地圖上方的商家卡片中。
這不僅提升品牌專業度,更能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選擇與您聯繫或到店消費。
例如:當有人搜尋「台北牙醫診所」、「高雄咖啡廳推薦」這類在地服務時,Google 搜尋引擎會優先顯示地圖結果(Map Pack),而這些顯示出來的店家,幾乎都是已完成「Google 我的商家」設定的。
不申請 Google 我的商家,就意味著錯失出現在地圖與搜尋前排的機會,無論您做了多少網站SEO或社群經營,都會讓曝光打折。
適合哪些行業?實體店與線上服務都能用?
很多人誤以為「Google 我的商家」只適合實體門市,其實只要您的業務有對外服務對象,都可以申請 Google 我的商家。
以下是部分適用對象:
行業類型 | 是否適用 Google 我的商家 | 備註說明 |
---|---|---|
餐廳、飲料店、咖啡廳 | 是 | 可標示菜單、營業時間、評論等 |
美容、美髮、美甲業者 | 是 | 支援預約連結、服務介紹 |
律師事務所、診所 | 是 | 提供聯絡方式、服務項目、停車資訊等 |
家教、到府清潔 | 是 | 可選擇「無實體地點,僅提供到府服務」 |
線上課程、顧問公司 | 視情況而定 | 若無明確服務區域或辦公地址,申請成功率較低 |
若您是提供無實體地點的服務,如到府按摩、在家上課等,可以在申請時選擇「隱藏地址但顯示服務範圍」的選項,仍能曝光於 Google 地圖中。
EEAT 如何影響 Google 我的商家排名?(專業經營的必要性)
Google 在 2023 年底將 EEAT(Experience、Expertise、Authoritativeness、Trustworthiness)納入對商家的評估標準。雖然 EEAT 主要應用於內容網站的排名,但在「Google 我的商家」中也有其對應應用:
- Experience(經驗):評論中是否有客戶分享真實體驗?是否有回應?
- Expertise(專業):商家描述是否清楚?是否傳遞出專業性資訊?
- Authoritativeness(權威性):商家的品牌聲量與網路提及度如何?
- Trustworthiness(可信度):評論分數、回覆方式是否建立信任?
當您的商家檔案中擁有高分好評、定期發文、清楚的服務資訊與真實照片時,Google 會更傾向於將您排在搜尋與地圖的前段,代表只靠申請還不夠,後續的經營策略才是決勝關鍵。
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教學:完整 5 步驟實作
掌握「Google 我的商家」的申請流程,是經營在地搜尋排名的第一步,許多店家因為在設定初期出現資料錯誤、跳過驗證步驟或沒有選對商家類型,導致後續地圖不顯示、評論無法回覆,甚至無法獲得基本曝光。
本章節將一步步引導你完成 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流程,並穿插常見錯誤提醒,確保你一次申請就成功,並具備後續經營的穩固基礎。
(一)申請前的準備清單:必備資訊與注意事項
在開始申請前,請準備以下資訊與素材,以確保流程順暢無中斷:
必備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Google 帳戶 | 建議使用品牌或負責人專用帳號,而非個人私用帳號 |
商家名稱 | 建議使用真實品牌名,避免堆砌關鍵字(否則可能被 Google 降權) |
服務類別 | 可選主類別+次要類別,例如「餐廳|早午餐店」 |
商家地址或服務範圍 | 如為到府服務,建議設定「服務區域」而非實體地址 |
聯絡電話與網址 | 手機、市話或客服電話皆可;網站可填 Facebook 粉專等社群連結 |
營業時間 | 確保準確;如有午休時間也可詳細標註 |
商家描述(最多750字) | 簡明扼要介紹品牌定位、服務特色、區域優勢等 |
商家實景照片 | 至少準備3張以上,包含門面、內部環境、招牌、菜單或產品照 |
注意事項:
避免填寫虛假資訊或過度關鍵字堆疊,如「信義區美食牛排餐廳推薦超好吃平價牛排王」,這類描述極易被判為違規,導致申請被拒或後續帳戶被停權。
(二)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流程詳解
申請流程共分為 5 大步驟,以下為圖文式導引:
1. 登入 Google 帳號,進入商家管理頁面
前往 Google 商家檔案首頁 並點選「立即管理」。
若帳號尚未登入,系統會要求您先登入 Google 帳號,建議使用主負責人的專屬帳戶,以利後續驗證與權限管理。
2. 輸入商家名稱與服務類別
系統會先詢問「您的商家名稱為何?」請務必填寫真實名稱,避免使用與實際不符的字詞。
接著選擇主業務類別,例如:美髮沙龍、牙醫診所、甜點店等。這將影響您出現在搜尋結果中的分類與排名。
3. 填寫地址或服務範圍
若您擁有店面,請輸入地址,並確認地圖定位正確。
若是行動服務(如居家清潔、搬家公司等),可選擇「不顯示地址」,改填「服務範圍」,例如「新北市、台北市」。
陷阱提醒:
不少業者會誤填倉庫、親戚家等非營業地址,這將導致 Google 無法驗證,甚至帳號遭移除。
4. 選擇聯絡方式與驗證方式
輸入聯絡電話與網址,若暫時無網站,可填寫 Facebook 粉絲專頁或 Line 官方帳號連結。
驗證方式將依地點與行業不同而異,常見有:
- 簡訊驗證
- 電話語音驗證
- 郵件驗證(明信片寄送,約需 7–14 個工作天)
- Email 驗證(少見,通常用於已被系統辨識的老店家)
5. 完成驗證,開始管理商家資料
驗證成功後,即可進入商家後台,進行更多細節設定。
首次驗證成功時,Google 通常會在 24–48 小時內將商家顯示於搜尋與地圖上。
加分建議:
- 上傳 Logo 與封面照
- 撰寫 500 字以上品牌簡介
- 立即發佈第一則「貼文」:例如開幕優惠、歡迎文等
(三)申請常見錯誤與排解方法
即使照著步驟操作,許多新手仍會卡關在一些小細節。以下是申請時常見的問題與對應解法:
問題情況 | 可能原因 | 解法建議 |
---|---|---|
無法送出申請表單 | 地址填寫格式錯誤或有特殊符號 | 改為標準地址格式(無 #、~ 等) |
驗證明信片遲遲未收到 | 地址錯誤/樓層資訊缺漏 | 補充門牌號或樓層資訊,重新申請一次 |
驗證後仍未在 Google 地圖上出現 | 資料尚在審核中/帳戶進行過修改 | 等候 1–3 天,若仍未出現可聯繫 Google 支援 |
出現重複商家提示 | 該地點已有類似商家註冊 | 改用不同名稱或聯繫 Google 驗證擁有權 |
帳戶遭停權/資料異常 | 違反命名規則、堆砌關鍵字等 | 修正後提交申訴,並移除可疑資訊 |
(四)Google 商家代碼是什麼?如何設定才不出錯?
Google 商家代碼(Store code)是用來識別與管理多個商家地點的「內部識別碼」,主要用於:
- 批量上傳商家資訊(例如 Excel 試算表)
- 區分連鎖品牌下的不同門市
- 協助 Google 區辨商家是否重複
若您只有單一店面,Google 會自動為您建立預設代碼;但如果您擁有多個據點(如連鎖飲料店或美容沙龍),建議自行設定具辨識度的代碼,以利管理與後續驗證。
設定建議與命名規則:
建議做法 | 範例 |
---|---|
品牌名 + 分店地名 | HappyNail_Taipei101 |
品牌名 + 店號 | TeaGo_001, TeaGo_002 |
品牌名 + 城市縮寫 | FreshFit_TN, FreshFit_KH |
命名注意事項(Google 官方規範):
- 最長不得超過 64 個字元
- 不可包含特殊符號(如 !、@、# 等)
- 開頭與結尾不能有空格
- 不得使用網址或含有宣傳語(例如「No.1」、「全台最強」等)
一旦商家搬遷地址,該代碼也必須重新設定,避免新舊資料混淆。
(五)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需要多久時間?
驗證時間取決於您選擇的驗證方式與Google 對該產業的審核強度,以下為常見驗證方式與時間預估:
驗證方式 | 常見產業適用 | 驗證時間(參考) |
---|---|---|
簡訊驗證 | 美容業、小型商店 | 即時(1~5 分鐘內) |
語音電話驗證 | 餐飲業、服務業 | 即時(完成後即啟用) |
Email 驗證 | 已被系統認可的商家 | 即時(少見) |
明信片(實體郵寄) | 新店家/地址敏感行業 | 7~14 天,偶有延誤至 30 天 |
若超過 14 天未收到明信片,請先確認地址是否正確、郵箱是否可接收信件,再登入商家後台點選「重新申請驗證碼」。
實務經驗小提醒:
- 郵寄驗證碼通常無法寄送至收發室、共用信箱等
- 若地址為商辦大樓,請明確填寫樓層與公司名稱(例如:「松山路500號9樓A室」)
(六)為什麼我的商家沒出現在 Google 地圖上?3 種常見原因解析
許多申請者即使成功驗證商家,卻發現商家並未出現在 Google 地圖搜尋結果中,這背後可能是以下三種情況造成的:
原因一:商家尚未完成驗證或審核中
即使收到驗證碼並輸入,Google 仍可能需要 1~3 天的時間進行最終審查。建議您登入後台確認是否顯示「待審核」或「已發佈」。
原因二:近期修改過商家關鍵資訊
Google 演算法會對「商家名稱」「地址」「類別」等敏感欄位的變更進行再審查,因此您若在短期內有異動,可能會暫時從地圖上消失,通常數日內會恢復顯示。
原因三:商家違規或被舉報而遭到停權
若 Google 判斷您的商家資訊不實、堆砌關鍵字、違反命名政策,可能直接將商家設為「未公開」或「停權」狀態。
自我檢查清單:
- 商家名稱是否與執照不符?
- 是否填寫非實際營業地址?
- 是否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評論?(容易被判定為灌水)
若確認遭停權,可透過 Google 官方的「商家復權申請表」進行申訴,並清除違規內容。
Google 我的商家經營教學:提升曝光與轉換的實用技巧
完成申請只是第一步,真正影響排名與顧客轉化的關鍵在於「持續經營」。
Google 的演算法會依據商家資訊完整度、使用者互動率、評論狀況與更新頻率,來決定您的商家能否穩定出現在搜尋前排,以下將從基礎優化到進階數據追蹤,完整解析如何有效經營 Google 我的商家。
(一)經營核心:資訊完整度與一致性如何影響排名
Google 官方明確指出:資訊完整的商家檔案,能比不完整的檔案多獲得 70% 的實體來訪與 50% 的交易轉換。
資訊完整度包含:
- 名稱、地址、電話(NAP):需與官方網站、社群平台一致,避免不同步造成搜尋引擎混淆。
- 營業時間:若有例外時段(如春節休假),務必更新,否則顧客誤訪將降低評價。
- 服務類別與描述:選擇正確的主類別,再補充次類別,並撰寫清晰描述(建議 300–500 字)。
一致性則代表「所有平台資訊需相符」。
舉例來說,如果 Google 我的商家顯示營業到 22:00,但 Facebook 上寫到 21:00,就會降低搜尋信任度。
(二)活用貼文功能:活動、優惠與新品宣傳的實作建議
Google 我的商家貼文(Posts)功能類似於 Facebook 貼文,能展示於搜尋結果與地圖資訊欄中。
貼文可分為:
- 最新消息(品牌公告、新聞)
- 活動資訊(展覽、限時活動)
- 優惠促銷(折扣碼、套餐優惠)
- 新品上架(產品、菜單更新)
實務操作技巧:
- 固定更新頻率:建議至少每 2 週更新一次,保持帳號活躍度。
- 圖片最佳化:建議尺寸 1200×900px,清晰且有品牌元素。
- CTA 行動按鈕:如「立即預約」「立即致電」「前往網站」。
案例參考:一家咖啡廳透過 Google 貼文公布「每週三買一送一活動」,配合 CTA「立即導航」,成功提升了 20% 的平日下午人流。
(三)評論策略:如何有效取得正評與回應負評
評論是影響 Google 我的商家排名與信任度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- 鼓勵留下評論:可於結帳後邀請顧客評論,或透過 QR code 提供連結。
- 善用「請求評論」連結:後台可生成專屬 URL,縮短顧客留言流程。
- 回覆評論的重要性:無論正評或負評,回覆都能顯示專業度,並提升 EEAT 中的「可信度」。
切記避免:
- 不要購買假評論(Google 偵測後會刪除並可能停權)。
- 不要複製貼上千篇一律的回覆。
(四)圖片優化與 360 度照片上傳技巧
照片是顧客在點擊商家前最直觀的參考依據。
- Logo 與封面照:維持品牌一致性。
- 環境照片:至少 3 張以上(門口、內部、產品照)。
- 360 度全景照:能大幅提升專業感,尤其是餐廳、健身房、美容沙龍。
數據觀察:Google 指出,含有照片的商家檔案,比無照片者多獲得 42% 的導航需求與 35% 的點擊率提升。
(五)數據追蹤與報表分析:從後台深入了解用戶行為
Google 我的商家後台提供的「成效分析」(Insights)功能,可讓您追蹤:
- 搜尋方式:顧客透過關鍵字、品牌名或探索搜尋找到您。
- 顧客行為:例如點擊導航、打電話、造訪網站。
- 熱門地區:顯示客戶從哪個區域規劃路線來訪,可作為廣告投放依據。
- 圖片互動數據:比較您的照片瀏覽數與競爭對手。
實務應用:
- 若發現「導航請求」多來自某一區域,可針對該地區投放 Google Ads。
- 若照片瀏覽量低於同業,應提升圖片質量或更新頻率。
(六)如何運用 EEAT 原則建立信任感?
在商家經營中導入 EEAT 原則,可讓 Google 更信任您的檔案:
- E(經驗):邀請顧客留下實際體驗評論。
- E(專業):在描述與貼文中展現專業知識,例如醫師簡介或專業認證。
- A(權威):爭取媒體報導、部落客推薦,建立品牌外部連結。
- T(可信度):保持資訊透明,快速回覆評論,避免誇大描述。
小技巧:
若能將「顧客評論截圖」分享到品牌社群,再回引流量至 Google 商家檔案,也能間接提升 Google 對「真實互動」的判斷。
Google 我的商家評論管理:如何回覆、處理與申訴?
評論是影響 Google 我的商家排名與顧客信任度的重要因子。
根據 BrightLocal 調查,超過 87% 的消費者會在消費前閱讀 Google 評論,而評分高於 4 星的商家,轉換率比評分低於 3 星的商家高出一倍以上。
這意味著:
- 正面評論 = 提升排名 + 增加信任
- 負面評論 = 降低排名 + 減少轉化
因此學會如何正確管理評論,將直接影響您的營收表現。
(一)正面評論怎麼回?建立品牌信任的話術建議
收到正評時,千萬不要只是「謝謝」兩個字草草了事。
每一則回覆都是品牌形象的展現機會。
正確做法:
- 個人化回覆:提及顧客的體驗,例如「感謝您喜歡我們的拿鐵」比「謝謝光臨」更真誠。
- 加強品牌價值:在回覆中強調服務特色,如「我們很重視舒適的用餐氛圍」。
- 引導回訪:例如「下次推薦您試試我們的新甜點」。
這樣的回覆,不僅讓顧客感覺被重視,也能吸引其他閱讀評論的潛在顧客。
(二)負評處理流程:回應技巧與客訴流程建議
負評雖然讓人頭痛,但處理得宜,反而能成為挽回信任的契機。
處理流程:
- 冷靜檢視內容:確認是否為真實顧客的合理抱怨。
- 即時回覆:建議 48 小時內回覆,展現積極態度。
- 承認並解決問題:例如「很抱歉您遇到餐點延遲,我們已加強內部流程」。
- 私下聯繫:在回覆中留下聯絡方式,邀請顧客進一步溝通。
- 持續追蹤:若問題解決,可再次留言感謝顧客給予改善機會。
避免陷阱:
- 切勿與顧客爭辯,這只會讓更多潛在顧客對品牌反感。
- 不要刪除真實評論(多數情況無法刪除),而是展現透明與誠懇。
(三)可以刪除 Google 評論嗎?合法申訴的 3 種情況
商家無法主動刪除評論,但若遇到以下情況,可透過 Google 後台提出「檢舉」:
- 評論違反 Google 政策
- 含有仇恨言論、歧視或不當字眼
- 涉及色情或暴力內容
- 惡意攻擊或非真實評論
- 競爭對手惡意留言
- 與實際服務無關的評論(例如亂留廣告)
- 垃圾訊息或灌水
- 同一帳號重複洗評論
- 使用假帳號留下大量五星或一星
提交後,Google 會在數日內審查並決定是否刪除。
(四)評論內容違規怎麼辦?如何檢舉成功?
如果遇到違規評論,建議依以下流程操作:
- 登入 Google 我的商家後台 → 找到該評論
- 點選「更多」 → 「檢舉評論」
- 選擇違規原因並提交
- 若 7 天內無回覆,可透過 Google 商家支援表單再次提交
成功率提升小技巧:
- 附上截圖證據(例如顧客私訊承認未消費)
- 提供背景說明(例如近期與競爭對手糾紛後,短時間內出現大量負評)
若您的申訴合理,Google 會刪除相關評論,並恢復商家的公正評價。
Google 我的商家客服聯繫指南與常見帳戶問題處理
雖然 Google 我的商家是一項免費工具,但由於涉及驗證、權限管理與違規審核,許多老闆難免會遇到操作問題,甚至出現 停權、重複地址、權限轉移 等麻煩,這時候正確找到客服協助至關重要。
不同於一般電商平台,Google 並沒有 24 小時即時客服電話,而是透過官方說明中心、線上表單、社群論壇 來提供協助,以下將針對常見的帳戶問題逐一解析,並提供處理步驟。
(一)如何聯繫 Google 我的商家客服?最新通道與表單說明
目前聯繫 Google 我的商家客服主要有三種方式:
- Google 官方說明中心
- 網址:Google Business Profile Help
- 適合查找常見問題解法(如驗證失敗、資訊更新延遲)。
- 線上客服表單
- 登入商家後台 → 點選「支援」 → 「聯繫我們」
- 填寫遇到的問題,通常會在 24–48 小時內收到 Email 回覆。
- Google 商家社群論壇
- 網址:Google Business Community
- 可向其他使用者與 Google 產品專家尋求建議,適合處理非緊急問題。
小技巧:
提交表單時,務必附上截圖、商家名稱、驗證方式、發生時間,能大幅提高問題被快速處理的機率。
(二)如何刪除或永久停用 Google 我的商家?
有些商家在結束營業或不再經營後,會希望刪除 Google 商家檔案。
刪除步驟:
- 登入 Google 我的商家後台
- 點選左側「商家設定」 → 「移除商家」
- 選擇移除商家內容與管理員
- 確認刪除後,商家將永久消失,無法恢復
注意:
若只是暫停營業,建議選擇「標示為永久停業」,這樣將來若要重新開啟,還能恢復檔案,避免從頭申請。
(三)如何轉移 Google 我的商家擁有權給他人?
在頂讓店面、品牌換手或內部人員更換時,務必記得將商家擁有權一併轉移,否則新經營者無法修改或經營。
轉移步驟:
- 登入商家後台 → 點選「使用者」
- 找到要轉移的對象 → 設定角色為「主要擁有者」
- 儲存設定後,系統將把最高管理權限交給對方
轉移限制:
帳號必須至少管理該商家7 天以上 才能進行主要擁有者轉移。
(四)Google 我的商家地址重複怎麼辦?
商家地址重複會導致搜尋排名被稀釋,甚至顧客誤導到錯誤地點。
處理方法:
方法一:手動移除重複地點
- 登入「商家管理員」
- 前往「管理營業地點」
- 勾選要刪除的重複地點
- 點選「動作」 → 「移除地點」
方法二:透過 Google 地圖回報
- 在 Google 地圖上搜尋重複地址
- 點選「提出修改建議」
- 選擇「與其他地點重複」並提交
(五)帳戶被停權怎麼辦?恢復流程與注意事項
Google 對商家資料有嚴格規範,若違反政策,帳戶可能會被停權。常見原因包括:
- 在名稱中堆砌關鍵字(例如「台北最便宜洗衣店第一名」)
- 使用虛假地址(如郵政信箱或住宅非營業地點)
- 大量購買或灌水評論
- 頻繁修改敏感資訊(如名稱、類別)
恢復流程:
- 登入商家帳號 → 查看停權原因通知
- 修正違規內容(刪除多餘關鍵字、更新正確地址等)
- 前往 商家復權申請表單
- 填寫原因與佐證資料(如營業執照、店面照片)
- 等待 Google 審核(通常需 3–7 個工作天)
成功率提升建議:
附上營業執照、門口清晰照片、招牌照,能證明商家真實存在,提高復權成功機率。
延伸經營策略:Google 地圖廣告與在地 SEO 結合術
完成 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並持續經營後,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進一步放大曝光。
除了依靠自然排名與評論累積外,Google 地圖廣告(Local Search Ads)與 在地 SEO 策略的結合,能讓您的商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更快脫穎而出。
(一)什麼是 Google 地圖廣告?適合哪些店家?
Google 地圖廣告是一種專為地區搜尋設計的廣告形式,會顯示在:
- Google 地圖的搜尋結果頁首
- Google 搜尋結果中的地圖資訊欄(Map Pack)
適合投放的店家類型:
- 餐廳、咖啡廳等高頻消費場所
- 美容、美髮、醫療診所等需快速曝光的新開店
- 銷售地區性服務的店家(如搬家公司、補習班)
- 競爭激烈區域的中小型商家
與傳統 Google Ads 不同,地圖廣告更聚焦於「附近的人」,因此 ROI(投資報酬率)往往更高。
(二)Google 地圖廣告投放方式與預算設定技巧
投放地圖廣告的流程:
- 確認已申請並驗證 Google 我的商家
- 在 Google Ads 中啟用「地點延伸」功能,連結商家檔案
- 設定投放區域(如台北市信義區 5 公里內)
- 選擇出價策略(建議初期使用「最大化點擊」)
預算設定建議:
- 初期測試:每日預算約 NT$200–500
- 熱門行業:建議逐步提升至每日 NT$1,000 以上
- 點擊費用(CPC):依行業不同,落在 NT$10–60 區間
優化技巧:
- 使用否定關鍵字(例如餐廳避免出現「外送工作」搜尋)
- 鎖定特定時段(例如午餐與晚餐前 2 小時增加出價)
- 測試不同區域設定,觀察哪個地區轉換率最高
(三)在地 SEO 是什麼?如何搭配 Google 我的商家發揮最大效益
在地 SEO(Local SEO)指的是透過優化網站與商家檔案,提升在地搜尋排名。
若能與 Google 我的商家結合,效果會更顯著。
核心做法:
- 一致的 NAP(名稱、地址、電話):網站、FB 粉專、地圖需保持一致。
- 建立地區性頁面:網站中新增「台北早午餐推薦」等專屬頁面,呼應在地搜尋意圖。
- 連結商家檔案:在網站首頁與聯絡頁明確嵌入 Google 地圖。
- 善用在地關鍵字:如「信義區甜點」、「高雄健身房推薦」,提升搜尋關聯度。
案例應用:一家補習班在官網設立「新莊補習班課程」專頁,並將 Google 商家連結嵌入,結果在「新莊 補習班」的搜尋結果中,自然排名與地圖排名同時進入前三。
(四)常見地圖廣告錯誤設定與成效不佳原因分析
許多商家投入廣告卻成效不彰,常見原因如下:
- 投放區域過大
→ 建議縮小範圍,專注 3–5 公里範圍內的顧客。 - 商家資訊不完整
→ 即使投放廣告,若沒有照片、評論不足,顧客仍不會點擊。 - 忽略評論數量與評分
→ 廣告能帶來曝光,但若評分低於 3.5 星,點擊率會大幅下降。 - 預算分配不合理
→ 全天候投放會浪費資源,應針對高峰時段加碼。
Google 我的商家申請與經營成功的 3 個關鍵心法
申請 Google 我的商家只是第一步,真正能讓商家長期獲得曝光與顧客信任的,是持續的經營與優化。
回顧本文,我們可以歸納出 3 個成功心法:
(一)把握申請流程細節,確保一次通過
從準備資料到驗證方式,每個環節都需要正確操作。
避免常見錯誤(如地址不符、名稱堆砌關鍵字),才能快速完成申請並出現在地圖上。
(二)持續優化內容與互動,提升 EEAT 與信任度
Google 的排名不僅看資料完整度,更會參考 EEA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性、可信度)。
- 定期更新貼文
- 上傳高品質照片
- 積極回覆評論
這些動作不僅能提升排名,也能讓顧客更願意選擇你。
(三)搭配數據分析與廣告策略,擴大曝光與轉換
透過 Google 後台的「成效分析」了解用戶行為,再結合 Google 地圖廣告與在地 SEO,能有效突破自然流量的限制,讓更多潛在客戶看見你的商家。
想快速提升 Google 我的商家效益?交給玩構科技幫你優化!
經營 Google 我的商家需要持續投入時間與專業,若您沒有足夠人力或想加速見效,玩構科技能提供:
- 專業商家優化服務:確保您的商家資訊符合 Google 最新演算法規範
- 在地 SEO 策略:結合關鍵字與地區流量,讓您的商家排名更穩定
- 評論與互動管理:協助建立正面口碑,提升顧客信任度
- 廣告投放建議:幫助您精準鎖定客群,提升廣告投資回報率
如果您想讓商家不只「存在於地圖上」,而是真正帶來人潮與營收,立即聯繫 玩構科技,讓專業團隊協助您打造最強大的 Google 我的商家經營策略!
- 電話:07-607-5007
- 官方LINE :加入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