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 個 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工具+實用關鍵字搜尋量查詢技巧

Google關鍵字搜尋量

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,它直接影響 SEO 成效與內容曝光,本篇將教你如何查詢關鍵字搜尋量、精準判讀 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數據,並善用查詢工具,避開常見誤區,打造真正有效的關鍵字策略。

什麼是關鍵字搜尋量?為什麼行銷人都該懂

在數位行銷與 SEO 操作中,「關鍵字搜尋量」是一個決定策略方向的基礎指標,不論你是內容創作者、SEO 行銷人員,或是品牌主,只要想要讓網站出現在搜尋結果中,「掌握使用者搜尋量」就是開啟自然流量之門的第一步。

關鍵字搜尋量定義與常見用途

所謂關鍵字搜尋量,是指某一關鍵字在特定時間範圍(通常為每月)中被用戶在搜尋引擎輸入查詢的平均次數,這個數據反映的是該詞的「搜尋熱度」,也是判斷該主題市場需求的第一線指標。

常見用途包含:

  • 預估市場規模與潛在流量:搜尋量越高,代表潛在讀者或客戶越多。
  • 擬定內容主題:有數據支持的主題能更準確打中搜尋需求。
  • 廣告預算優化:作為 Google Ads 出價與廣告素材設計的依據。
  • 檢視品牌聲量與競品關鍵字:衡量自己與對手之間的搜尋聲量差距。

為什麼關鍵字搜尋量對 SEO 和行銷策略重要?

對 SEO 來說,搜尋量不僅是選字的依據,更是制定網站內容結構、優化排程的重要基礎:

  1. 掌握熱門議題與用戶需求變化
    透過搜尋量變化,行銷人能即時察覺流行趨勢或社會事件所帶動的搜尋波動。
  2. 資源配置更有效率
    在同樣的行銷預算與人力下,先處理搜尋量大但競爭相對低的字詞,將能產出更高的流量報酬比。
  3. 規劃內容集群與內部連結策略
    高搜尋量的關鍵字可作為主題核心,發展延伸文章或 FAQ,有助於提高整體網站關聯性與 SEO 評分。

搜尋量數據的意義與限制是什麼?

雖然搜尋量對於選字具有高度參考價值,但它也並非完美無缺,需理解其潛在的限制:

  • 數據來源不一致
    不同工具(如 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、Ahrefs、Ubersuggest)其演算法、資料抓取頻率與地域參照不同,導致同一關鍵字顯示出不同數據是常態。
  • 搜尋量 ≠ 實際點擊或轉換
    高搜尋量可能來自資訊查詢意圖,不一定會轉換成點擊或成交行為。舉例:「手機螢幕尺寸」與「手機哪裡買便宜」雖搜尋量不同,但轉換可能相反。
  • 忽略長尾與變體關鍵字
    工具多只統計單一字詞,實際搜尋行為卻常有錯別字、同義詞、變化型,因此搜尋量僅能作為「相對比較」參考。

總結來說,關鍵字搜尋量是 SEO 與內容策略的出發點,但必須搭配使用者意圖、搜尋趨勢、競爭程度等因素綜合分析,才能發揮其真正價值。

關鍵字搜尋量查詢怎麼做?實用查詢技巧一次學會

學會查詢「關鍵字搜尋量」,不僅能讓你掌握用戶在想什麼,更是制定 SEO 策略與內容佈局的基本功,即便現在有許多 SEO 工具能自動提供數據,理解搜尋量背後的操作邏輯,依舊是每位行銷人與創作者必備的能力,在進行 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查詢時,建議搭配搜尋意圖分析工具一併評估,才能真正選出具轉換潛力的關鍵字組合,以下三個查詢技巧與分析步驟,能幫助你更全面理解關鍵字搜尋量,避免只是照表操課。

查詢前先了解你的目標與受眾

在輸入關鍵字到工具前,先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1. 我的受眾是誰?
    是 B2B 客戶還是一般消費者?是關心價格的還是關注功能細節的?不同角色搜尋用語不同,關鍵字也要跟著變化。
  2. 搜尋這個關鍵字的人,處於哪個決策階段?
    比如「冷氣怎麼選」與「冷氣哪裡買便宜」搜尋量可能相近,但前者偏向資訊查詢,後者則有明確購買意圖。
  3. 這個主題的搜尋行為,有沒有季節性或地域性差異?
    例如「除濕機」、「火鍋食材」等,都有明顯的淡旺季特性,分析時間點也會影響搜尋量的高低。

關鍵重點在於:先理解人,再輸入詞。

如何評估關鍵字的競爭程度

光看搜尋量是不夠的,還要判斷這個字是否值得你投入資源:

  • 觀察 SERP(搜尋引擎結果頁):搜尋該關鍵字,看看前 10 名是否都是大型品牌、媒體或內容網站。如果是,代表該詞競爭激烈。
  • 查看廣告數量與競價:Google Keyword Planner 提供「競爭程度」與「建議出價」,數值越高代表廣告主越多,SEO 難度也可能越大。
  • 結合 SEO 工具判斷 KD(Keyword Difficulty):像 Ahrefs、SEMrush 都有 KD 評分,協助你快速識別關鍵字優化難度。

實務建議:初期網站可優先挑選搜尋量中等、競爭度中低的「長尾關鍵字」,更容易短期內見效。

結合搜尋量與搜尋意圖選對關鍵字

搜尋量高的字詞未必代表好,真正優質的關鍵字,需同時符合以下條件:

  • 有穩定搜尋量(表示市場需求存在)
  • 搜尋意圖與網站內容相符(避免點進來就跳出)
  • 你目前資源範圍內能夠產出對應內容

以「健身菜單」、「健身新手怎麼吃」為例,兩者搜尋量可能相近,但若你的內容以「女性健身飲食」為主,後者更具行銷轉換潛力。

總結:選字不是看誰大聲,而是看誰最合適。

3 個 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工具推薦(免費+進階)

要獲得準確且具有行動參考價值的 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數據,選對查詢「Google 關鍵字搜尋量」的工具,是建立有效 SEO 策略的第一步,市面上有數十種關鍵字工具可用,但不是每一種都適合初學者,也不是每一種都能給你完整數據。

以下三款工具,分別涵蓋免費入門、趨勢觀察與進階應用,幫你快速建立從入門到專業的查詢流程。

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:廣告帳戶也能免費用

關鍵字規劃工具(Google Keyword Planner) 是 Google 官方提供的查詢工具,雖設計初衷為廣告主,但實務上也是 SEO 最核心的搜尋量來源之一。

主要功能與優勢

  • 提供「每月平均搜尋量」區間(未投廣告時)或精準數字(有投廣告)
  • 顯示「競爭程度」、「建議出價」,可作為 SEO 難易度輔助參考
  • 支援關鍵字延伸與主題建議
Google關鍵字搜尋量查詢工具

使用建議:即便你不打算下廣告,也可以免費註冊 Google Ads 帳號使用。建議一次輸入多組關鍵字(例如同主題的 10~20 個),方便觀察數據趨勢與延伸詞。

專業小技巧:搜尋結果可匯出 CSV,搭配 Google Sheets 建立自有關鍵字資料庫。

Google Trends:比對趨勢變化的神助手

雖然 Google Trends 無法提供精確的搜尋量數字,但它在辨別搜尋熱度趨勢與比較同類關鍵字方面極為強大。

應用情境

  • 分析搜尋熱度是否呈現上升(如「AI 投影片工具」在 2024 年後爆紅)
  • 比較多個關鍵字的相對熱門度(例如「健身餐」 vs.「減脂便當」)
  • 掌握不同地區的搜尋偏好(例如南部搜尋「防曬噴霧」多於北部)

優勢

  • 直觀圖表顯示變化
  • 支援特定地區、時間、平台與類別過濾
Google Trends 關鍵字搜尋量查詢工具

專業提示:使用「相關查詢」功能,可挖掘出搜尋量突然暴增的關聯詞,適合短期操作或話題擴充。

Keyword Tool:延伸長尾關鍵字的利器

對於內容行銷者來說,發掘用戶實際搜尋但不易透過傳統工具察覺的「長尾關鍵字」是優化成效的關鍵。這就是 Keyword Tool 的強項。

功能亮點

  • 透過 Google Suggest 抓取數百組搜尋者實際輸入過的詞彙
  • 支援 Google、YouTube、Amazon、Instagram 等多平台查詢
  • 附加搜尋量、CPC、競爭度(部分功能需付費)

優勢

  • 特別適合撰寫 FAQ、部落格內容、產品描述
  • 中文表現佳,能抓出繁體長尾用語
Keyword Tool Google關鍵字搜尋量查詢工具

建議用法:將 Keyword Tool 抓到的長尾詞匯入 Keyword Planner,搭配主題詞進行整體分析與分組歸類。

常見查詢錯誤!關鍵字搜尋量使用 3 大迷思

即使已學會使用工具查詢關鍵字搜尋量,很多人仍在實務操作中落入迷思,這些錯誤不僅會誤導內容方向,還可能浪費 SEO 資源與廣告預算。

以下三大常見錯誤,是許多初學者與中階行銷人最常犯的陷阱,也是你若想超越競爭對手必須避免的重點。

只看數字,忽略搜尋意圖

搜尋量再高,如果搜尋者的動機與你的內容或產品無關,流量也無法轉換。這種錯配最常出現在「資訊型 vs. 交易型」關鍵字上。

  • 錯誤範例:「筆電推薦」搜尋量高,但如果你是銷售特定品牌的 B2B 維修服務,這組字可能帶來的都是找資訊的消費者,無轉換價值。
  • 正確思維:同時分析關鍵字的搜尋意圖(Informational, Navigational, Transactional),並優先選擇符合你的商業目標的組合。

工具搭配建議:用 Google 搜尋該字,觀察 SERP 中的內容屬性,確認是新聞文章、商品頁,還是教學影片,以判斷用戶目的。

認為高搜尋量就等於高轉換

這是 SEO 實務中最常見的誤判,搜尋量高代表有需求沒錯,但轉換率卻取決於「搜尋成熟度」與「對應內容的吸引力」。

  • 有些關鍵字屬於早期探索階段(如:「怎麼選擇洗衣機」),雖搜尋量高,但使用者尚未準備購買。
  • 相對地,搜尋量較低的關鍵字(如:「推薦15公斤變頻洗衣機」)雖然數字小,但意圖明確,轉換可能反而更高。

實務建議:將搜尋量與轉換意圖並列分析,建立內容地圖時,同時包含高流量與高精準轉換字詞,達成流量與效益平衡。

不同工具數據不一致,不知如何判讀

「到底要信哪一個?」是許多新手面對 Ahrefs、Ubersuggest、Keyword Planner 時的共同疑惑,這其實反映了對搜尋量本質的誤解:

  • 搜尋量是透過抽樣+預測模型計算出來的「估值」,並非絕對數字。
  • 不同工具有不同的演算法、資料來源與時間頻率,差異是正常現象。

建議操作方式如下:

  • 選定一個工具為主軸(如你操作 SEO,選 Ahrefs;做廣告,選 Keyword Planner)
  • 建立「比較性分析」而非「絕對數據比對」:觀察關鍵字之間的相對熱度排序,而非執著在「到底是 1,300 還是 1,800?」

專業補充:Google Search Console 提供的是實際點擊與曝光資料,也可以搭配關鍵字搜尋量工具,形成雙軌驗證。

怎麼活用關鍵字搜尋量資料制定有效策略

瞭解關鍵字搜尋量的定義與工具操作後,最關鍵的仍在於「如何落地執行」,若僅止於查詢數據而無策略應用,終究只是資料蒐集而非流量成長的實踐。

以下三個步驟,幫助你把搜尋量數據變成可行、可衡量、可轉換的內容行銷策略。

以搜尋量為依據建立內容規劃

關鍵字搜尋量可作為建立內容架構與產出優先順序的依據:

  • 主題分類依據搜尋量高低設計內容分層:高搜尋量者為主文,中搜尋量為子文,低搜尋量作為長尾補強。
  • 串連高+中+長尾關鍵字組合佈局,形成 SEO 集群,提升整體網站主題權重。

實務技巧:用 Google Sheet 建立「關鍵字主題地圖」,並標記每組關鍵字的搜尋量、意圖、預計對應內容標題。

搭配難易度、轉換率一起評估效益

搜尋量高,若競爭對手太強或 SEO 難度太高,效果未必佳。你應該同時評估三個指標:

  • 搜尋量(Search Volume):判斷流量潛力
  • 關鍵字難度(Keyword Difficulty):判斷優化所需資源
  • 轉換潛力(Conversion Intent):推估該字帶來的實際效益

將這三者視為篩選模型,挑出「中等搜尋量+中低難度+高意圖」的關鍵字,會比盲目追熱門詞更有效益。

定期重新查詢,掌握市場變動

關鍵字搜尋量不是靜態資料,它會隨時間、事件、季節與社會變化起伏。建議每隔 3~6 個月就重新盤點你的主要關鍵字清單,觀察以下三點:

  • 有沒有原本熱門但正在下降的主題?(如舊技術、過氣趨勢)
  • 有沒有新出現的熱門搜尋字?(如 AI 工具、新法規、新節日)
  • 有沒有長尾關鍵字浮出搜尋熱度?(如常被問的問題、FAQ 類型詞)

專業建議:可利用 Google Trends 做輔助比對,結合 Google Search Console 實際數據,定期調整內容策略,讓內容永遠貼近市場。

需要專業協助解讀關鍵字搜尋量?歡迎聯繫玩構科技

針對不同產業與目標市場,關鍵字搜尋量的分析方法與應用策略大不相同,若你希望提升網站流量、強化 SEO 表現,卻不確定該怎麼開始,不妨讓網路行銷專業團隊幫你解決這個難題。

電話諮詢:07-6075007
LINE 詢問:點我聯繫 LINE 官方

玩構科技擁有多年關鍵字策略實務經驗,協助企業精準解讀搜尋量數據、避開常見誤區,打造真正能帶來轉換的 SEO 成果。

更多相關文章
一條龍服務的專業 SEO 行銷團隊!
網路行銷線上諮詢
歡迎留下您的需求與聯絡方式,玩構會盡快與您聯繫!
Close